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流失
有些企业的转让卖出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存在内外勾结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将优质国有资产分离到副业,主业管理人员在副业参股甚至控股。
效益好的国有企业的领导利用亲朋好友成立民营企业,将大量效益好的业务转包给民营企业,从中获利。
企业内部分配不公和损失浪费
企业内部分配不公,损失浪费严重。
非经济类国有资产流失
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培训基地、大量的财政补贴等的流失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流失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等流动资产和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流失,以及收支入账不合理等问题。
资产评估和转让中的流失
在发生应当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任意降低评估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国有产权转让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违反规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免费或者转让给非全民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承包、租赁中的流失
实行承包、租赁时,违反规定,低价、租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改制中的流失
企业改制时,违反规定,低价出售国有资产或者免费分配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财务管理中的流失
违反财务制度,非法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的流失
在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被低价出售或贱卖,特别是通过不透明的交易和权力寻租行为,国有资产被私人资本或外资企业低价买走。
假破产真逃债
通过假破产真逃债的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评估机构恶意低估
评估机构在产权交易过程中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常见原因包括“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等。
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这些流失形式表明,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涉及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权转让、财务管理等多个环节。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等多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