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赤城县独石口古堡与长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7 10:38:52    

每当说到独石口就会想起“一石飞来,突几,孤秀,天下十三省,最数独石冷”。说的正是独石口的孤石和冰山梁。“六月冰雪未化尽,七月悠然似春风”就是对冰山梁的真实写照。

在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中始见独石口地名,独石口孤悬塞外,西南与马营相邻,独石沟与马营沟是古时连接两兄弟城堡的交通要道,而马营目前可追溯到西汉初年为汉匈边界之地,并设有军镇。之所以说独石口是塞外马营的老大哥源于明朝,明朝时内迁开平卫到独石口,独石口孤悬塞外最北,且为九边重镇宣府镇重要关口,有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之称,与马营相邻并相依为命,共同抵御瓦刺、勒鞋的侵扰。

独石口镇位于赤城县西北白河上游距县城45公里处,北与沽源县接壤,宝平公路从全境通过。独石口为外长城南北的交通要口,形势险要,因南有独石屹立平地而得名。明初建城堡,为明朝抵挡漠北的塞外雄关之一,独石口为长城要隘。独石口处在冀北山地与坝上草原的交界线上,是沽水入塞的山口,是元望云道由草原进入山地的隘口,更是明代宣府(都司)防御辖区内北路防区须倾全力而防御的关口。

独石口城坐落在南北流向的两河之间,左为黄龙河,右为青龙河,背靠蜘蛛山,所以有“二龙戏珠”之说。1422年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驻独石大阅将士,1430年移开平卫于此,始建关城,城方九里十二步,初为黄土夯筑,后改用青砖包砌。在明代200多年间,这里战争频繁,边泰之日甚少。

独石口长城修筑完备于明嘉靖年间。西起为今宣化、崇礼、赤城三县交界处的大尖山(锁阳关北),到独石口向东南下,沿黑河与白河的分水岭,经镇安堡、龙门所至后城的马道梁入延庆永宁四海与八达岭段相接,全长四百六十余里。到清以来,在独石口曾设过理事厅,北辖多仑,南管延庆,相当今张家口市,民国时期设过独石县。

独石口城堡是明初为防御蒙元袭扰而建设的防御工程,同时修建了西经坝上草原至宣化府东南至延庆的长城。据称坝上最早的长城始于东周的燕长城,北魏的边城亦修筑在这一带,但是已经无法考证,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是明代初期建筑。我国现存的长城多为砖石砌筑或夯土打垒建设,粘结材料使用糯米浆和石灰,砖石大多打造成矩形,比较而言砌体的稳定性更容易掌握。独石口城堡原为夯土城墙,以后又进行外包砖加固,至今砖已被剥尽仅余部分夯土。

从独石口城堡延伸的长城则采用片状页岩堆垒,这种堆垒的建筑墙体在山区村庄有时还能看到。采用堆垒的建筑工艺是囿于当地建筑材料和工程造价,堆垒不可能建造高大的墙体,独石口长城高度在三米到六米范围,沟谷段的墙体高一些,山岭段的墙体低一些,一般墙体底宽三米或以上,顶宽一米左右。这样的长城并不是为城上撕拼设计,而主要是阻挡游牧民族的骑兵穿越,骑兵即使爬过城墙,没有马匹的骑兵战斗力则成倍衰减,所以这段长城顶部较窄也没有垛口。在万里长城中,可能仅有独石口这一段是堆垒的小长城,但是防御功能丝毫不差,对付蒙元骑兵已经足够。

“土木之变”时独石口曾被蒙古族瓦剌部攻破,关城遭到毁坏。当时有一名叫田坤的千总死于战斗之中,田坤的女儿率兵浴血抗战,最后寡不敌众,被围逼在关口南面的山崖之上,她不甘被俘受侮纵身跳崖殉国,后人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将此崖命为舍身崖。

历史记载独石口的大事记:

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六月,明将常遇春攻克元上都开平后,经独石口班师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元鲁王内犯独石口边,李文忠部以击斩鲁王首级,并生俘其妃和司徒答海等,大获全胜。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元知院火儿哲率军侵入独石口北境,指挥丁忠御之于毡帽山,斩获数百级。

公元1410年(明永乐八年),二月成祖统大军50万亲征本雅失里,癸酋经独石口班师凯旋。

公元1422年(明永乐二十年)三月,成祖北征阿鲁台,于独石口检阅将士,以振军威。

公元1424 年(明永乐二十二年)三月,成祖率师经居庸关,越长安岭,过独石口,再次亲征阿鲁台。七月,大军还至榆木川(今内蒙多伦西北),成祖驾崩,其灵枢仍经独石口运回京师。公元1430年(明宣德五年)朝廷照允阳武侯薛帅录屡奏,始筑独石口城垣。

在赤城到沽源的239国道,经过独石口镇,差不多在这段路的中点,路东有独石口城堡残存的城墙,路西有独石口得名的“独石”。独石口城堡北有去冰山梁的一条乡道,独石口城堡西近年建了一个牌坊。牌坊门楣有“镇朔”二字,“朔”指“北方”,有威震北方之意。沿着“镇朔”门坊对面混凝土桥,西行就可以通往独石口长城遗址。

历史的烽烟盘桓在记忆的长河中,独石口长城曾有多少先人留下足迹和血泪,拓跋氏从这里走过,朱棣在这里检阅骑兵挥师北上,英宗从这里败逃土木堡,清以前这里一直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的前沿。站在高山之巅,望脚下苍茫大地上游龙盘桓的长城,人类生存的竞争如此壮阔,和站在滑铁卢山上回顾拿破仑的征战有非常相似的感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