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工资统计包括哪些内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4:13:06    

工资统计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工资总额:

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平均工资:

指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通常包括五险一金。计算公式为: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 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 = 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 /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数。

工资构成:

具体包括基本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交通补贴、书报补贴、房屋补贴、通信补贴、伙食补贴等。此外,还可能包括绩效工资、奖金、加班费、津贴和补贴、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每百元工资产品产量 、 每百元工资产品产值、 每百元工资利润率:

这些指标用于评估工资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帮助了解工资支出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不包括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其他工资:

可能包括绩效、福利费等。

单位代扣的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社保和企业年金等个人缴纳部分:

这些部分需要从工资总额中扣除,但不包括单位负担的五险一金。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包括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支付的工资。

工资效益统计指标:

用于评估企业工资支付与员工绩效之间关系的指标,包括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工资增长率、工资效益比、工资结构比例、工资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工资统计的框架,反映了职工的收入水平、企业的薪酬结构和支付效率。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