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知行新论|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20:00    

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是顺应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之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依据区域功能定位,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分层次、梯度化推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多层次主导产业体系

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协同推进创新驱动、载体支撑、数智赋能、龙头带动、场景牵引、生态聚力,推动特色主导产业竞争力整体跃升

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载体,特色产业因其差异性形成比较优势而更具市场竞争力。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和地区间竞争越来越聚焦于经济体系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越来越取决于主导产业是否有特色、是否具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河北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特色产业不少,但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还不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必须把培育具有河北特色和持久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作为重要着力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各地的现代化实践充分表明,主导产业是立国之基,特色产业是兴国之本,保持产业持久竞争力是强国之道。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是顺应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之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应对国际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产业特色是塑造产业优势的重要基础,市场竞争力是产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只有立足发展实际,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同时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形成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打造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是赢得国际竞争的有效路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根本上是产业竞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牢牢抓住产业竞争这个关键、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形成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才能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力。

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多层次主导产业体系

不同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不同,培育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面临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各地在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过程中,要依据区域功能定位,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分层次、梯度化推进,形成分工有序、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多层次主导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省域战略引领型主导产业。瞄准科技和产业竞争前沿,着力发展现代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数字产业等,构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加快钢铁产品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推动化工产业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实施电子信息新一轮“倍增”计划、生物医药“焕新”工程,突出关键环节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进京津冀汽车产业融合配套,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品竞争力。依托雄安新区创新高地优势,培育壮大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发展新高地。

培育壮大市域承上启下型主导产业。石家庄、保定和廊坊,要发挥创新资源丰富优势,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力电气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唐山、沧州和秦皇岛,要发挥沿海区位和港口优势,加快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步伐,优化提升精品钢铁、绿色化工、临港和海洋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产业。邯郸、邢台和衡水,要依托发展基础,强化创新驱动、数智赋能,培优扶强先进钢铁、高端装备、现代食品、新材料产业。张家口和承德,要利用独特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推动链式延伸和资源耦合,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和文旅康养产业。

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助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以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水平为重点,下大力培育招引龙头企业,探索推行共享工厂模式,推进生产方式、组织管理等全面创新,促进产业聚势成链、拓链成群。鼓励有条件的县前瞻布局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厚植先发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农业多元功能,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康养度假、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

多举措提升特色主导产业持久市场竞争力

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需要立足实际、统筹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协同推进创新驱动、载体支撑、数智赋能、龙头带动、场景牵引、生态聚力,以有力有效举措推动特色主导产业竞争力整体跃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高端化跃升新引擎。深入推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围绕“六链五群”产业协作,推动与京津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建设,建好用好燕赵实验室,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奖励、成果赋权、人才评价等制度,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打造高能级平台,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撑。全力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吸引更多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来河北发展。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支持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推动设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全覆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机制,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推行共享工厂模式,促进资源共享和降本增效。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夯实产业智能化转型底座。强化智能算力设施支撑,支持廊坊、张家口打造全国算力高地,推动开发区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算力网协同发展。加快人工智能推广应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和先进智能工厂,推动“河北制造”加速迈向“河北智造”。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支持雄安新区人工智能、廊坊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制度,强化政策支持,使更多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精准招引“链主型”企业,创新招商模式和策略,积极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和项目集聚发展。培优育强本土行业龙头,加强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的科创和融资支持,努力培育更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打造和开放应用场景,拓展产业高水平扩张空间。打造一批产业升级场景,大力推广VR(虚拟现实)生产线建模规划、数字化车间、仓储自主优化等场景应用,积极推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清单,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挖掘一批政务和民生领域场景,探索开展智慧出行、智能机器人等场景应用,吸引更多前沿技术成果落户河北。推进场景供需精准对接,持续创新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举办全国性场景创新竞赛,推动场景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场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优化营商环境,塑造产业要素集聚良好生态。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免申即享,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畅通融资渠道,建设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健全数据要素流通机制,推动跨部门、跨企业数据共享。建设包容互利的开放环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资本政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

(王素平 高智 作者均为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