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牧原股份一季度扭亏 “稳健增长”何处觅增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1:03:00    

在猪价、成本和销量等诸多业绩变量中,成本成为了牧原股份扭亏的关键。

4月8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当期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亿元至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0.75%至301.77%。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猪价整体处于下跌走势,牧原股份1~2月的生猪销售价格仅高出去年同期0.92元/kg,3月份的售价更是基本持平。

相比之下,牧原股份的成本端下降非常明显,今年一季度至少可以带来2元/kg以上的增利空间,叠加公司出栏量的小幅增长,尤其是仔猪销售暴增595%等因素拉动,帮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几年牧原股份产能迅速增长,2024年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数的比例已经升至10%以上。

同时,公司经营策略也已转变为“稳健增长”,资本开支逐步下降,产能、产量继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未来公司如何寻找新的增量市场,也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而继2024年与越南本土养殖公司BAF达成合作后,牧原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越南牧原有限公司也已于今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出海”取得一定进展。

“当前公司越南团队正在熟悉当地市场及产业发展状况,公司会根据未来战略发展需求制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发展方式及目标。”牧原股份8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指出。

仔猪销量暴增595%

高度集中的业务构成,使得牧原股份的业绩变量相对简单,核心就是价、量两个维度。

其中,价格层面包含猪价和成本两个主要因素,绝大多数时间受到猪价波动影响更为明显,但是今年一季度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成本。

先看猪价。今年一季度,国内生猪价格延续了2024年9月以来的下跌趋势,运行重心不断下移。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旬度数据显示,2025年初生猪(外三元)价格保持在16.1元/kg,到3月末时已经跌至14.7元/kg。

同期,牧原股份的销售价格同步下行,由1~2月的14.76元/kg降至3月份的14.3元/kg,其中前两个月的销售价格高于去年同期0.92元、3月份销售价格则是基本持平,所以一季度猪价对公司利润率并不算特别突出。

相比之下,牧原股份养殖成本的降幅则是非常可观。

历史调研记录显示,2024年1~2月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曾经阶段性上升至15.8元/kg,同年3月降至15.1元/kg。

今年前三个月,公司生猪养殖成本则分别为13.1元/kg、12.9元/kg、12.5元/kg。这意味着,仅仅依靠降本一项,便为公司贡献了至少2元/kg以上的利润增量,对牧原股份的利润端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猪价。

“过去几年小麦、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在55%~65%,上述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的经营数据产生较大影响。”牧原股份业绩说明会指出。

而在今年一季度,上述原材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涨,其中国内豆粕现货由每吨2950元一度涨至3800元,不过进入3月后重新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另据汇易网数据统计可知,今年一季度,国内豆粕现货均价为3403.27元/吨,略低于2024年同期3533.08元/吨的季度均价,这也使得牧原股份今年3月的成本环比降幅更为明显。

而除了上述猪价略高、降本效果显著的拉动因素以外,牧原股份一季度的生猪销量也有小幅增长,尤其是今年销售端重点发力的仔猪产品。

“2025年,公司预计出栏商品猪7200万头~7800万头,仔猪800万头~1200万头。”牧原股份2024年年报指出。

即,月度商品猪、仔猪出栏量在600万头和66万头左右。而从一季度销售表现来看,商品猪销量为1839.5万头,符合上述年度出栏预期,仔猪销量却达到414.9万头,较上年同期的59.7万头增长595%。

以上销售端的明显变化,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

对此牧原股份指出,“随着公司PSY、活仔数等指标的提升,同等规模的母猪舍相比之前能生产更多数量的仔猪,公司加大仔猪销售能进一步提升母猪舍的利用效率。”

PSY指标,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繁殖效率和母猪生产性能的核心指标。

业绩说明会上,牧原股份还表示“当前PSY在28左右”,而截至3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则达到348.5万头。

“稳健增长”何处觅增量?

“如果将时间拉长,牧原股份或许是上一轮扩产周期中最成功的养殖企业。”本报今年3月报道评价称。

一方面,过去几年公司产能、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还成功穿越2021年以来的周期低谷,并且实现了债务水平的相对可控和平稳过渡。

根据全国生猪出栏量、牧原股份出栏量计算可知,2018年公司出栏量占比仅有1.59%。

此后,随着公司资本开支额度与产能、产量的快速增长,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出栏量占比保持在2.5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直至2024年出栏量占比提升至10.19%左右。

而早在2021年猪价周期见顶回落时,牧原股份的经营策略便已经调整为“稳健增长”,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024年资本开支也维持在较低水平,长期来看资本开支将呈现下降趋势。公司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金额为90亿元,其中猪舍升级改造为30亿元,郑州产业园及育种平台建设为40亿~50亿元。”牧原股份指出。

上述背景下,公司通过提高养殖产能利用率等方式,生猪出栏量依旧具备一定提升空间,但是毫无疑问已经难以复制2020年至2022年的出栏增速。

未来,牧原股份从哪里去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帮助公司持续增长,也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4月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便有投资者向牧原股份董事长、总裁秦英林提问,“有没有考虑涉及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农产品动物保健和下游的深加工?出海有没有计划?”

对此牧原股份回应称,公司目前没有开展动保及肉制品深加工业务的计划。

2024年,牧原股份与越南本土养殖公司BAF达成合作;今年3月19日,牧原股份通过子公司瑞谷国际农产有限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投资设立了境外全资子公司越南牧原有限公司。

“当前,越南及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生猪养殖行业从业者对于非瘟防控、猪场改造、硬件升级、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等需求较为迫切,这也成为公司海外业务开展的切入点。”牧原股份表示,当前公司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熟悉当地市场及产业发展状况,公司会根据未来战略发展需求制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发展方式及目标。

只是,相较于公司现有的生猪养殖、屠宰业务而言,以上越南子公司所带来的潜在收益空间明显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此外,对于投资者提及的“公司是否有计划和新希望一样,在海外直接投资建设养猪场?”等问题,牧原股份也未给出正面回应。

接下来,在继续提升自身经营质量的同时,或许牧原股份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战略方向,寻找到新的增量市场,不然猪价的高低、现有产能将直接决定公司上限。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