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舟 李德龙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配合资源管理部开展无人机测绘工作……”
“红星23号块区,飞行航线加载完毕……”
在龙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红星经营所202、222、198林班,来自双峰、二浪河、青云山、柳河林场和长汀经营所的无人机操作员分成三组正在进行着森林测绘工作。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一架架搭载红外热感相机的无人机掠过万亩林海。
“这次测绘任务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利用无人机航拍,划分林地类型,统计面积变化。大范围正射影像快速测绘,生成三维模型辅助决策,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规划、生态补偿等提供数据基础。”大海林局公司资源管理部工作人员王允轩向记者介绍。
“以前测绘一片林子需要两三天,现在无人机飞一圈就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根据测绘情况直奔现场,省时又省力。”大海林局公司长汀经营所无人机操作员刘浩一边熟练地操作无人机一边说。
为破解林区地形复杂、人工巡护效率低的难题,大海林局公司将无人机操作培训列为重点任务,针对零基础员工开设“理论+模拟飞行”入门班,对骨干人员强化“航拍测绘、数据分析”进阶班,累计培养持证飞手60人,覆盖全部基层林场(所)。举办“无人机技能大比武”等实战项目、成立“飞手互助小组”,由技术能手“一对一”指导新手,确保突发任务时“人人能飞、飞则精准”。
“无人机技术的熟练应用,让林区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在防火方面,通过搭载红外热感相机,防火季每日开展‘空中巡护+地面联动’,防火巡查效率提升了3倍。在资源管理方面,设立了机场式无人机基站,固定航线计划飞行,通过数据对比,精准标记枯死木、盗伐点,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库,实现了资源监测‘一张图’。在应急抢险方面,无人机在2小时内可完成受灾区域全景测绘,助力道路抢通、人员搜救和物资运输。”大海林局公司资源管理部副部长王永东介绍说。
近年来,大海林局公司紧跟“智慧林业”发展步伐,将无人机测绘技术深度融入森林资源管护、生态监测、灾害预警等核心工作,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实战能力突出的无人机测绘队伍,为林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