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年古城
4000年银杏
5000年文字
时间在这里不是流逝,而是沉淀成金。
踏入莒县,仿佛翻开一本泛黄的古籍,每一页都写满故事。浮来山的银杏叶落成诗,莒州博物馆的青铜器低语着文明,沭河湿地的白鹭掠过水面,那碗香气四溢的莒县全羊汤和莒国古城的灯笼,则点亮了三千年的烟火人间。

清晨·巷陌
与全羊汤共赏人间烟火
瓷碗里的浓汤,是岁月熬煮的温柔诗行。
莒县全羊汤,伴随莒地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姑幕“丰厚的文化底蕴,闻之心旷神怡,饮之七窍通达,不禁令人生发“天上人间之美味,尽在莒县全羊汤”之感慨。

莒县是浸在羊汤里的千年诗行。文火慢炖出雪色浓汤,山羊攀过碁山松涛的筋骨化作绵柔脂香,青铜鼎镌刻的姑幕文明在碗中翻涌。撕开酥金铠甲裹着麦香的大饼,蘸入浓汤的瞬间,山野的浑厚与面食的甘甜在舌尖撞个满怀。三岁稚童与白发老叟围坐地锅,任六月热浪蒸腾汗珠,浇透衣裳的何止是鲜美?是石板路上流淌千年的烟火气,是连青石刻羊都垂涎的人间至味。

羊汤+大饼

午前·浮来山
与银杏共量四千年日晷
当阳光穿过叶隙,四千年的光阴便碎成了金。
浮来山上的4000年银杏树,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6.7米,干围15.7米,遮荫覆盖面积1200平方米,堪称生物界中的活化石。

浮来山的定林寺内,那棵“天下银杏第一树”正披着晨曦,枝干虬结如龙,叶片簌簌如雨。它见过鲁隐公与莒子在此结盟,听过刘勰在树下挥毫写下《文心雕龙》,而今,它依旧挺立,春天抖开嫩绿的蝶翼,在风里摇响青涩的风铃,秋天便用金黄的落叶为大地铺就一封古老的情书。风起时,整座山仿佛在低语:“你来的这一刻,恰是千年一瞬。”

午后·莒州博物馆
与文明共饮时光陈酿
陶尊上的刻痕,是文明最初的笔画。
莒州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3010件(套),展出文物2000余件(套),国家三级以上文物317件(套),不少是举世罕见的珍贵文物。

走进莒州博物馆,时光骤然深邃。陵阳河遗址的“日月山”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500年,像是远古先民对苍穹的仰望;双鋬白陶鬶形如飞鸟,诉说着东夷族群的图腾信仰;而那枚绿穿孔玉铲,或许是某位首领的权杖,沉默地见证部落的兴衰。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莒地先民留给后人的密码,等待破译。


傍晚·沭河国家湿地公园
与自然共绘斑斓画卷
夕阳跌进沭河,水波便揉碎了霞光。
沭河湿地公园是莒县最大的城市休闲公园和森林公园,由南至北布置了城市绿洲、沭水拖蓝、长波望月、泓天一水等11个主要景观功能区和50个景观节点。

在莒县的怀抱里,沭河湿地公园是一幅徐徐展开的诗意长卷。18.2公里蜿蜒,1276.6公顷天地,“珍珠项链” 串起城市绿洲与沭水拖蓝。它把自然的灵气揉进人文的脉络,体育设施藏着生活的热气,健身步道延伸着岁月的惬意。国家级的荣誉,是它实力的勋章,而生态保育区里,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生命与自然的温柔对话。待到华灯初上,河面倒映着星火,恍惚间,仿佛能看见古莒国的渔火点点。


夜色·莒国古城
与华灯共话千年旧梦
灯笼亮起时,莒县仿佛回到了春秋。
莒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古城,“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今日的莒国古城,承续历史文脉而生,漫步其中,看夯土城墙托起乐毅伐齐的烽烟,莒王宫阙藏着青铜编钟的余韵,市井百工坊里陶泥与酒香撞个满怀。青石板上走着汉代城阳王的月光,雕龙苑外《文心雕龙》的墨痕尚未风干,转角遇见曾子书院的竹影婆娑。街巷纵横处,非遗匠人的指尖流淌着时光。这里连风都带着典故,暮色漫上文昌阁时,整座城化作一盏流动的宫灯,烟火气与书卷香在飞檐斗拱间缱绻成漩。


“莒县,是山河写就的一首长诗,而你,正走在最美的韵脚上。”若你厌倦了人潮汹涌,不妨来莒县,听银杏落雨,看青铜生辉,等一场湿地的日落,再醉在古城的灯火里。
来源:莒县融媒、姜堰日报、姜堰微视听(记者:何学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