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息之地》制片人张凡:艺术电影必须做到极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8:21:00    

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山海训练营正在广州中旅·阿那亚·九龙湖举行。

7月12日下午,青年制片人张凡带来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公开课《光影航海图:从开发孤岛到国际浪潮的制片指南》。作为柏林银熊奖获奖影片《生息之地》的制片人,张凡以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为现场青年电影人分享了艺术电影创作的突围之道。

青年制片人张凡

张凡的制片生涯始于商业类型片,直至其第三部制片作品《生息之地》转向艺术电影。该片成功入围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导演霍猛凭借此片斩获银熊奖“最佳导演奖”。在张凡看来,艺术电影的创作,核心在于“极致”二字。

“跟商业片相比,艺术电影的资源通常更有限。因此创作者更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表达,在有限条件里做到极致。”张凡说。以《生息之地》为例,这部电影没有刻意堆砌类型元素或追求大场面,而是聚焦于真实的生活细节,以人情之暖打动观众。

对艺术电影来说,要票房还是要艺术表达似乎是一个永恒问题。但张凡并不认为二者存在矛盾:“当你把某个维度做到极致,无论是叙事、影像风格,还是情感表达,作品自然会被看见。当作品足够好,票房和收益也会水到渠成。”她分享了一位国际影展选片人的观点:“如果他收到100部影片,选的不是最好的10部,而是先分类,选类别中做得最好的一部。这给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必须下决心逼自己一把,把每个细节做到最好,成为这条赛道上的第一名。”

针对青年电影人最关心的融资问题,张凡分享了《生息之地》的融资经验。影片最初通过2022年金鸡电影节创投大会获得30万元启动资金,并成功对接上影集团,成为该片的第一出品方。“现在国内创投机会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青年影人要勇于尝试,这些平台不仅能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帮你对接行业资源。”

至于如何做出有效的创投提案,张凡分享了四点极具实操性的宝贵经验,让青年电影人受益匪浅。

首先,针对不同创投要做不同准备。“千万不要用一个模板套用所有创投。我会提前了解评审构成、创投风格,根据这些调整我的PPT。”

其次,亮相方式至关重要。“当年邵艺辉在First影展创投会上鞋子一脱盘腿一坐,洋洋洒洒讲自己的故事,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张凡鼓励青年影人展现自我,“我相信这种风格会自然投射到作品中”。

第三,要有明确目标和坚定的信心。“一定要抱着‘来都来了,肯定要把片子做出来’的心。推介项目时如果有所犹豫,别人是能看出来的。”张凡说。

第四,注重可行性。“有时候大家花很多时间讲故事,但不如多讲讲怎么实现。”她建议重点阐述具体计划、分工安排,让评委看到项目的可操作性。“我通常会让导演讲创作,我作为制片人讲落地实现,让评审能看到这是个可靠的团队。”

文 | 记者 胡广欣

图 | 记者 钟振彬

编辑:艾修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