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经济日报推介襄城:小种子育成“金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1:15:00    

经济日报讯:眼下正是油菜田间管护的关键时期。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梁家村制种基地,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副所长谢雄泽告诉记者,“父本和母本要按2∶4比例间隔种植,这是王汉中院士团队反复试验的“黄金比例”。他手中的油菜株是第三代杂交品种,凝结着近三十载科技攻关的成果。

(杨东摄)

卧龙镇如今已是全国油菜种业版图的重要坐标。“卧龙油菜种的芥酸含量低于0.3%,油酸含量突破55%,每公斤收购价达15元。”菜花香种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科技赋能种业发展,带动了油菜制种“加速跑”。从上世纪90年代与中国农科院合作起步,到如今华中农大等科研团队常驻指导,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实验室成果加速落地,卧龙镇制种年产值已突破2500万元。

技术赋能,提质增效。“空中会诊”出现在樊城区牛首镇李沟村的观摩会上。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邀请体系岗位科学家杨龙教授开展“一促四防”对比试验,现场农户的手机里,“云上智农”“荆楚智农”等平台正推送着为大家量身定制的田管方案。

这种“天地协同”的技术服务体系已在襄阳全域铺开。全市组建23支专家服务队,建立“云课堂+田间课堂”双轨培训机制,今春累计开展培训120场,1.2万农户完成“科技充电”。在南漳县清河管理区,农技人员利用智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系统和气象观测站,查看虫情和土壤墒情,“墒情传感器联网气象站,浇水施肥能精确到每块田,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更加精准高效”。

襄阳是全国10个夏粮主产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长江流域首个粮食产量过百亿斤的城市,去年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实现双增。“根据返青苗情调查,当前全市油菜、小麦整体长势良好,油菜一二类苗占比91.33%,小麦一二类苗占比86.12%,为今年夏粮夏油丰收奠定了基础。”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海洋介绍。(经济日报记者董庆森 柳 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