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潮涌,风帆正劲;牢记嘱托,勇毅前行。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重庆视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锚定方向。一辆高质量发展的“新重庆”号列车引擎轰鸣,动力十足,在时代轨道上加速前行,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
一年来,这片承载着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的土地,始终不忘使命,自觉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六区一高地”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体系构架再迭代、再升级。一张张发展“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一曲曲幸福乐章飞入寻常百姓家。
立足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
激活“强劲引擎”

图源:视觉中国
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是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赋予重庆的光荣使命。
一年来,重庆一以贯之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既严格落实生态屏障的守护责任,又主动肩负产业升级的引领示范。
从三峡库区的生态修复到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一个个绿色发展实践展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
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全球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重庆造”。
一系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实践,既是对西部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也是对区域协调发展命题的创造性回应。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增强“澎湃动能”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恰逢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机遇期。
重庆依托“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实现“两个全面跃升”,“不靠海不沿边”的地理劣势转化为开放优势。

图源:视觉中国
今年1至3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6.4万标箱、同比增长28%。物流枢纽建设已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迁,铁路、航空、水运多式联运体系日益完善,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这种开放姿态不仅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更是重构区域经济地理的关键落子,让区域发展在扩大开放中不断提速。
创新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
确保“行稳致远”

图源:视觉中国
面对近3200万常住人口、复杂地形与多元社会结构的治理挑战,重庆以“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为牵引,以三级治理中心为支撑,以中心城区为主阵地,重点实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
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将交通拥堵、停车难、噪音污染等“大城市病”治理在源头,让新生儿上户口、市民办社保、企业开办等事项实现网上办。从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实时监测,到基层网格的精细服务,数字技术正重塑治理逻辑。
这种治理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流动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风险预警、资源调配与民生服务的精准耦合,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让城市幸福生活更加可知可感。
展望未来,重庆将更加强化城市发展逻辑的重构:从“地理枢纽”向“功能枢纽”的升级,从“扩大规模”向“品质提升”的转型,从“区域中心”向“战略支点”的跃迁。这种转型需要以系统思维统筹开放、治理与发展,以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潜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正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治理之智服务人民,以发展之实回应时代。这条奋进之路,既是重庆的自我超越,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