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青团作为传统时令美食,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然而,杭州富阳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海燕提醒,部分特殊人群在享用这一美味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否则,青团很可能从舌尖上的美味变成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

黄海燕医生日常坐诊
连吃5个青团,富阳大姐连夜就医
50岁的李大姐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一直以来,她都很注重血糖的控制,日常血糖指标还算稳定。
前两天,许久未见的小姐妹特意送来了一袋自己亲手做的青团,热情地让李大姐尝尝鲜。看着一个个软糯香甜的青团,李大姐满心欢喜。为了让青团的味道更香浓,她特意选择了油煎的做法。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着青团的香气,让李大姐瞬间食欲大增。由于青团个头不算大,她没忍住,一连吃了5个。

(网络配图)
可到了当天晚上,李大姐就感觉身体不对劲了。胃部传来一阵一阵的剧痛,还不停地反酸,难受得直冒冷汗。家人赶紧找出血糖仪给她测了一下随机血糖,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血糖值竟然飙升到了20mmol/L,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
家人不敢耽搁,连夜将李大姐送到了区中医院急诊科,经急诊处理后收住内分泌科病房。经过医生们降糖、护胃等一系列专业治疗,李大姐的症状逐渐缓解,几天后康复出院。

区中医院急诊(资料图)
青团虽美味,但也是“血糖杀手”
黄海燕介绍,青团虽美味,但食用不当就有可能会成为“血糖杀手”,主要是因为青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健康隐患。
青团具有高升糖指数
青团的外皮主要由糯米粉制作而成,糯米中富含支链淀粉,这种物质在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速度很快,特别容易导致餐后血糖迅速飙升。像李大姐使用油煎的方式,更是让青团的油脂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一颗名副其实的“热量炸弹”,对血糖的影响就更大了。
不少“花式”青团含有高糖、高脂馅料
传统的豆沙、芝麻馅,本身含糖量就很高。而如今流行的咸蛋黄、肉松等“网红”馅料,则存在油脂超标的问题。这些馅料对于血糖控制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很容易让血糖在不知不觉中失控。
青团黏腻难消化
糯米在冷却之后质地会变硬,肠胃在消化它的时候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这无疑会加重胃肠负担。尤其是老年人和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胀等不适症状。
科学食用青团,这些建议要记牢
为了让大家既能享受青团的美味,又能保障身体健康,医生给出了科学食用青团的五大建议。

黄海燕医生日常看诊
01
严控分量,替代主食
青团热量较高,建议每次食用不超过1个,并在吃了青团后,要相应减少当日主食,像米饭、面条这类食物的摄入量。要是选择了咸味青团,一定要多留意馅料中的盐分和油脂,避免给身体的代谢增加额外负担。
02
优选低糖低脂馅料
在菜场或超市购买青团成品时,大家要养成查看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习惯。尽量避开那些糖、油在配料表中排名靠前的产品,优先挑选带有“少糖少油”或“净素”标签的青团,这样能在满足口福的同时,更好地呵护健康。
03
搭配膳食纤维,平衡餐食
吃青团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凉拌蔬菜,比如菠菜、芹菜,或者来一碗菌菇汤。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延缓身体对糖分的吸收,从而有效减少血糖波动。吃完青团后,再喝上一杯绿茶或山楂水,还能起到助消化、解油腻的作用。
04
加热食用,避免冷食
冷的青团质地又硬又难消化,而且升糖速度更快。把青团蒸热之后再吃,不仅口感会更好,还能减轻肠胃消化的负担,让身体更容易接受。
05
改良配方,自制健康青团
如果有条件,大家不妨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青团。在制作外皮时,用部分糙米粉或燕麦粉替代糯米粉,再添加一些艾草粉或小麦草汁,既能保留青团独特的清香,又能增加膳食纤维。馅料方面,可以用荠菜、马兰头、笋干等蔬菜,搭配少量瘦肉或豆腐干,做成咸鲜口味的馅料,这样既能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又能延缓血糖上升。要是喜欢甜口,也可以用无糖红豆沙,再加入少量木糖醇调味,来替代传统的高糖豆沙。
医生特别提醒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千万要避免空腹食用青团,而且一定要将青团彻底加热后再吃,防止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对于糖尿病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比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咸馅青团的摄入;高血脂患者则要避开肉松、蛋黄等高脂馅料。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青团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建议在食用后2小时检测血糖,仔细观察身体的个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后续的饮食计划。
转自:富阳日报
来源: 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