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树木挡光有治了!上海首个街道级修树指引发布,将惠及3.2万户居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09:06:00    

夏日炎炎。走进位于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的阳光名都小区,绿意扑面而来,大大小小几百棵树木在10栋居民楼周围星罗棋布,连带着温度也骤降了几分。

然而,这片令高层住户留恋的绿荫,却成了低层住户的困扰:树木过高遮挡了他们的采光与通风,甚至有住户自行砍树。夹在矛盾双方的诉求之间,如何平衡这“绿”与“光”,成了业委会主任陆建萍近年来的一件烦心事。

阳光名都小区建成于2004年。彼时,高绿化率是小区的一大“卖点”。没成想,三四年过去,树木日益高大繁盛,“卖点”竟成了 “烦恼”。如何破局?7月2日,曹家渡街道在阳光名都小区召开“小区树木遮挡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发布全市首个街道级《曹家渡街道小区树木遮挡治理工作指引》,推广四和花园居民区在小区树木修剪工作中“党建领航+专业支撑+网格共治”的成功经验。新民晚报记者获悉,这一创新模式将惠及辖区14个居民区、92个小区的3.2万户居民,切实解决树木遮挡引发的采光、通风等民生痛点。

作为“治理样板”的四和花园居民区,曾与阳光名都小区面临相似的困境。今年2月,在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四和花园小区启动了居住区树木遮挡治理项目,由居民区林长牵头,联合物业公司、业委会组成“三驾马车”,共同推进对小区香樟树的“抽稀修剪工作”。

整个治理过程力求精准科学:前期由专业团队踏勘现场,细致研判需修剪的影响采光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枝条;随后解读树木修剪示意图并制定方案。方案确定后提前公示,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同时依托“党员楼组长包干摸排-专业部门现场认定-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平台协商”的共治流程凝聚共识,确保每个环节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最终,我们仅用2天就完成了28棵超高层树木的回缩修剪,居民们纷纷拍手称赞。”四和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桦在现场分享道。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该模式中精准的认定标准、完善的“一树一议”机制以及网格多元共治等核心经验,已被写入《工作指引》,并在全街道复制推广。根据《工作指引》,常规修剪(轻修剪)由物业按技术标准直接实施,每年至少1次;回缩修剪(重修剪)则需拟定方案,公示征询全体业主意见并报街道林长办备案,再由专业单位实施。当天,首批树木回缩修剪工程在专业团队示范下正式启动。今夏,阳光名都小区将修剪88棵树木,让绿荫成为风景而非烦恼。

曹家渡街道第一林长、街道党工委书记章钧表示,街道将以小区树木遮挡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区绿化部门全程提供技术标准制定、专家库及应急资源支持,并将静安园林公司等共建单位纳入网格。首批5名社区园艺师已进驻街道东、西两个综合网格工作站,加强对小区树木修剪的技术指导。

现场,曹家渡街道城运中心党支部与静安园林公司党支部签署了共建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为14个居民区林长、92个小区的物业负责人以及82个业委会负责人开展12场专业技术培训,培育覆盖所有居民区的社区园艺师队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