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健康杀手”,正悄然威胁着许多人的生命。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22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约为86.61万,在发病顺位中位居第六,死亡病例数约为75.87万,在死亡顺位中位居第三。我国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肝癌发病率为27.42/10万,位居癌症发病谱第4位,死亡率为24.11/10万,位居死亡谱第2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肝癌摧毁的家庭,是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肝脏不会喊疼,肝癌却在暗处“磨刀”,想要远离TA的“致命一击”,都有哪些“预防秘籍”?下面,就让疾控专家来揭开肝癌“神秘面纱”了解一下吧。
肝癌的“真面目”
肝癌是指来源于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肝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沉默杀手”。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恶心、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肝癌的“幕后推手”
肝癌的病因非常复杂,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从而增加人们患癌的风险。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讲引发肝癌的常见因素:
病毒性肝炎:
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的花生、玉米、坚果等,会损害肝脏细胞的DNA,诱发肝癌。
饮酒:
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多种慢性肝病,并且能够增强乙肝、丙肝病毒等诱发原发性肝癌的作用。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问题会导致肝脏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随着病情发展,脂肪性肝炎会逐渐演变为脂肪性肝硬化,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家族史、共同生活环境因素:
肝癌虽然不是遗传病,但有一定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其他成员患肝癌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
其他因素:
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如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等会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此外,饮用水污染、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免疫力低下等也会增加肝癌的患病概率。
肝癌的“蛛丝马迹”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身体也会发出一些信号来提醒我们。
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水、腹胀、腹泻,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肠胃不适。
乏力、消瘦:
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体重逐渐下降,出现消瘦的体征。
黄疸:
皮肤和眼白发黄。
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通常出现在右上腹,呈持续性钝痛与胀痛,有时可能伴随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全身性症状:
如发热、营养不良等。
肝癌的“侦察兵”
目前,肝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联合肝脏超声检查。
肝癌的“预防秘籍”
▶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广泛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肝癌的发生。
▶注意饮食卫生:拒绝霉变食物,如霉变的花生、玉米等。
▶及时治疗和控制代谢性疾病。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和影像学检查。
●小提示
肝癌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原因、症状、筛查方法等,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风险。
记者:苏珊 编辑:俞丹 通讯员:楚欣龙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