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狂风暴雨中守牢生命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2:0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匡柏学

杨然 曾莉 通讯员 彭学文 唐悦

4月11日17时,武汉江夏区天空骤然晦暗,狂风撕扯着法泗街道气象监测仪,红色数字在暴雨中疯狂跳动:风速每秒34米!最大风力达12级。

此时,这场来势汹汹的强对流天气,已经自西向东席卷荆楚大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小冰雹轮番上阵,全省34个县市区降雨量超过50毫米,102个乡镇街道出现7至12级雷暴大风。

面对这场极端天气考验,我省上下与天争速、与险竞跑,以最大努力争取“最优解”:截至11日18时,全省交通、在建工地、教育系统、城市运行等总体正常,在狂风暴雨中守住“零伤亡”生命线,全省未发生城区内涝积水和强对流天气导致的亡人事故,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荆门市沙洋县共有2001人受灾,3户5名群众成功紧急避险。

防线在风暴来临前已悄然拉紧

武汉市区两级水务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共出动应急值守和巡查人员1100人次,巡查车辆和应急抽排设备320余台次。

“老宁赶紧收拾下,跟我走!”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升子坪村6组村民宁帮灯刚刚冒雨回家,转身就被村干部敲响房门。宁帮灯一家三口住在一栋近40年的土砖老房里,背靠大陡坡,属于地灾隐患点。“这雨不大呀,真要搬?”宁帮灯心里嘀咕,但还是跟着走了。转移安置点就在村委会,村干部早早准备好了热水、方便面。宁帮灯一进屋就看到,村民周德银一家两口人也已经到了,他们热情地拉起家常。

果然,刚刚转移不到1小时,暴雨夹杂着冰雹砸落。“雨点打在窗户上像放鞭炮!”11日14时25分,仁和坪镇每小时降雨量高达70.8毫米。

提前1小时发布精确到乡镇和点位的临灾预警,这是我省应对极端天气的科技应用新场景。在这场较量中,时间是生命窗口,科学处置是成败关键。

“防在灾害前,胜于救在灾害后”。在暴雨落下之前,省应急厅提前48小时开始研判调度指挥,高频次全省跨部门联动,向14.3万应急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住建系统对16万栋自建房拉网式排查,42栋危房紧急处置;交通部门对1051个施工驻地实施网格化管理,42218名施工人员纳入应急保护网。交通部门投入50台AI巡检车、40架无人机构建立体监测网,对688处地质灾害路段实施数字化预警;教育系统建立包保责任制,全省3万所学校实时响应,对临水临崖校车线路实施动态管控。这片土地上,一条条防线在风暴来临前已悄然张开。

这场与时间的赛跑秉持的信念是:立足防、超前治、科学救,精准咬合主动防御体系的每一环,方能筑起守护群众安全的铜墙铁壁。

暴雨中的“弯腰英雄”默默守护

暴雨中,武汉交警严守岗位。11日14时许,汉口火车站周边车流加大,机动队警长王昕伫立雨中,打着手势指挥来往车辆快速通过,耐心回答外地驾驶员的问路咨询,雨水夹杂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

“纸金路3303,树枝倒伏!”11日13时35分,江夏区交警陈柏林的对讲机警报响起。警车在积水中犁出浪花,只见较大樟树被折断,占据交通干道。“一二三!”陈柏林带领辅警王俊、杨辉、常睿四个荧光色身影在暴雨中形成剪影。没有电锯,他们就用手折肩扛清理倒伏的树木。经过不懈的努力,倒伏的树木被清理干净,道路重新恢复了畅通。过往车辆司机纷纷摇下车窗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这些暴雨中的“弯腰英雄”,不约而同地在极端天气中,默默守护荆楚平安。当宜昌城区突降暴雨,多条道路树叶堆积导致雨篦口下水不畅时,西陵城管防汛队员弯下身去,用双手拾掇起挡住排水口的树叶;当江夏区出现70.8毫米/小时的极端降水时,市政抢险队伍已驻守79个易涝点;当黄冈市遭遇大暴雨时,消防部门接到求助救援23起,转移被困人员7人。

这场风雨大考中,全省应急责任人织密防护网,交管启动“荧光绿”护航模式,2758条公交线全程畅通;住建系统“白+黑”巡查,42218名施工人员纳入应急保护;33.7万人次基层干部落实“叫应”机制。那些被雨水浸透的制服,定格成守护生命的生动注脚。

大家都是自己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在易涝易渍点,黄冈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蓝天救援队紧急排涝。

“请立即停止户外作业!”4月10日起,密集而来的应急呼叫声响彻荆楚。截至11日13时,省气象局发布各类天气预警预报多达150期,全省1462.6万人次通过各种全媒体矩阵接收避险指南。恩施茶农连夜加固大棚,襄阳景区提前闭园,武汉社区网格群滚动推送避险信息……当11.7万条靶向短信点亮手机屏幕,在做好公众教育和沟通上,每个人都是自己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建立起防灾自救的正确认知,让敬畏自然、科学避险成为社会共识。

春雷震野、风雨如幕,每一个人都没有“置身事外”。潜江、黄冈、五峰等地村民自发查险;城市居民按风险提示调整出行;学校师生按照应急预案有序避险——当暴风骤雨来袭,公众教育的深耕见成效,每一个普通人都成为了安全链条中的“关键节点”。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与极端天气共处,已成为时代的“必考题”。从“北斗+地灾监测”的科技赋能,到“村村响”大喇叭的贴身预警;从专业救援力量闻汛即动,到普通群众主动避险,湖北正以“防抗救”一体化体系,探索极端天气应对的省域范式。从顶层指挥到末端落实,从科技支撑到群众动员,湖北用事实说明:在极端天气面前,唯有防得早、管得细、动得快,方能稳得住、护得牢。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