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李萌:守护胡同“里子”的环卫匠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4:38:00
清晨6点,北京东城区的胡同尚未苏醒。身着橘色工装的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班班长李萌已穿梭在狭窄的胡同里,开始清理胡同的“里子”(藏在地下的粪井等排污设施)——每天三车,一车三吨,这样的坚持已经持续了15年。从青涩的退伍女兵到抽粪班班长,从饱受质疑到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李萌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时传祥精神”。
△李萌在前门草场七条作业
2010年,21岁的李萌脱下军装,从部队退役。面对国家安置的工作选择,她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当时就想找一份自己能干得了、也能干得好的工作。”李萌回忆道。招聘会上,好多岗位前排着长队,环卫岗位前却冷冷清清。在许多人眼中,环卫工作或许“不够光鲜”,但对李萌来说,当兵时每天整理内务,这活能干!然而这个决定却让母亲红了眼眶:“街坊邻居都知道你是退伍回来的,怎么去干这个?抓紧辞了!”母亲的话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但李萌态度坚定,她觉得凭劳动吃饭,不丢人。入职后,她被分配到粪便抽运岗位,成为时传祥生前所在单位的一员。报到那天,老班长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15年了,我们班终于来了个年轻姑娘!”可兴奋之余,老师傅们却忍不住私下嘀咕:“这丫头能坚持多久?”回忆起15年前第一次作业,李萌依然历历在目。那天,当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掀开井盖的瞬间,一股恶臭扑面而来,胃里翻江倒海,她转身就吐了,整整一天都吃不下饭,总觉得那股味道还在鼻子里。这份看似机械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是门道。那根30多斤重的抽粪管,在真空加压时重量会骤增至上百斤,稍不注意就会把人带个趔趄。“得用巧劲,让粪管听你的话。”李萌比划着。“刚开始经常被管子甩得满身粪水,一天要换三四套工作服。那时,不是在洗衣服,就是在洗衣服的路上。”李萌笑谈往事。最让她难受的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旁人的误解。一次在学校附近作业,一位家长指着她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像她一样!”胡同里的街坊邻居也说:“这丫头坚持不了多久。”这些刺耳的话语,如同冬日寒风,冰冷而尖锐。面对质疑,李萌没有退缩。她开始每天练习技巧,调整工作方式:避开居民做饭、晒被子的时间;帮老人搬蜂窝煤、修水管;带着班组成员砌花坛美化胡同环境……渐渐地,“抽粪的丫头”成了胡同里的“萌萌”。2012年的一天,李萌突然接到电视台电话,通知她当选了“北京榜样”。她以为是诈骗电话,连挂了三次。后来才知道,是居民自发为她报名了“北京榜样”评选,她一路“被动”当选。“这个奖让我坚信,付出总会被看见。”时光如梭,李萌见证了环卫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薪火相传。她走进校园宣讲,带着女儿捡垃圾,希望将劳动的价值传递给下一代。2024年央视春晚现场,她作为“最美退役军人”坐在观众席第一排,身姿挺拔。今年,李萌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坦言:“高兴,但压力更大了。”作为班组里至今最年轻的女性,她期盼更多年轻人加入环卫队伍。“提高一线工人福利和社会地位,让更多人了解、尊重这个行业是我的心愿。”她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而那句刻在东城区环卫中心时传祥所墙上的话,早已深深刻进她的生命——“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当被问及想对20岁的自己说什么时,这位飒爽的退伍女兵露出灿烂的笑容:“想好了就往前走,千万别放弃。”这句话,正是她扎根环卫15年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