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疗水平,4月17日,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医二科普彬医生为拱星墩焦家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三系统’论中医诊疗模式下治疗蛇串疮”的专题业务学习。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医联体单位间的协作,更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中医技术指导,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聚焦基层需求,推动中医药技术下沉
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常见的急性皮肤病,患者常因剧烈疼痛、病程迁延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内服外治结合的方式缓解症状、减少后遗神经痛。然而,基层医疗单位因条件限制,在中医辨证施治、综合疗法应用上存在一定短板。此次业务学习以“三系统”论为核心,围绕“经络系统-脏腑系统-情志系统”的协同诊疗模式,系统讲解蛇串疮的中医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及特色外治技术(如刺络拔罐、火针疗法),旨在帮助拱焦中心医护人员建立规范化的中医诊疗思维,提升临床疗效。
“三系统”论:融合传统理论与现代实践
普彬医生在讲座中指出,“三系统”论是基于中医整体观提出的诊疗框架,强调从经络瘀滞、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和三方面综合干预蛇串疮。例如,针对疱疹急性期的热毒蕴结证,需配合刺络放血以通络泻热;针对后遗神经痛的气滞血瘀证,则需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这一模式既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灵活性,又通过规范化路径降低了基层应用的难度。学习过程中,普医生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解析了中药方剂配伍、针灸选穴原则及情志调护方法,并现场演示了操作技巧,确保基层医护人员能够学以致用。

双向奔赴:构建分级诊疗协同网络
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对医患双方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拱焦中心而言,通过学习“三系统”论,医护人员能够更精准地识别蛇串疮的证型分期,减少误诊漏诊,同时利用简便验廉的中医技术为患者提供就近治疗,降低其辗转就医的经济负担。对甘肃省人民医院而言,此举强化了医联体单位间的技术纽带,有助于推动双向转诊——基层处理轻症和康复期患者,医院承接疑难重症患者,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此外,普彬医生通过了解基层需求,进一步优化了中医诊疗方案的普适性,为后续科研与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深化医联体协作 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而基层医疗单位正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前沿阵地。作为甘肃省人民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拱焦中心将以此次业务学习为契机,持续深化“长效学习+精准带教”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通过每月固定跟师培训、季度专题病例研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等方式,系统性提升医护人员的辨证施治能力;另一方面,借助远程会诊平台、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载体,实现与基层的深度适配,为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推动分级诊疗落地提供鲜活样本。
来源丨拱星墩焦家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