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奇幻冒险到历史经典 来一场跨越时空与风格的多元盛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7:04:00    

4月的舞台,是艺术与灵感碰撞的绝佳舞台。从奇幻冒险到历史经典,从黑色幽默到现代舞的哲学思考,再到荒诞喜剧的湾区新演绎,本月的演出将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与风格的多元盛宴。

4月的舞台,是艺术的狂欢,也是心灵的对话。无论你钟情于奇幻、历史、哲学,还是现代舞与喜剧,总有一部作品能触动你的内心。

那么,一起走进剧场,感受艺术的无限魅力吧。

舞剧《赵氏孤儿》

演出日程

4月5日-6日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

舞剧《赵氏孤儿》是一部改编自元杂剧的经典作品,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倾力打造,自2015年首演以来,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广泛赞誉。

该剧以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灭门为背景,讲述了门客程婴为保全赵氏孤儿和全城婴儿的性命,不惜牺牲自己亲生骨肉的感人故事。全剧分为《托孤》《救孤》《成长》《复仇》四幕,贯穿“一诺千金”“义薄云天”“孤心血泪”“行为敬仰”的深意,展现了中华民族忠、孝、信、义的传统美德。

舞剧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通过舞蹈语言、舞美设计和灯光效果,将复杂的情感纠葛和人性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程婴与妻子的双人舞、屠岸贾的独舞以及程婴、赵孤、屠岸贾之间的三人舞,均成为令人难忘的经典舞段。特别是程婴妻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以红色长绸与程婴相连的舞段,象征着牺牲与希望,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叙事结构上,舞剧巧妙地将长达十六年的时间跨度浓缩为“两天”,以上下半场“屠杀夜”和“成人日”的形式呈现,使剧情紧凑、情绪张力十足。剧中唯一的一句台词“程婴携子程勃,愿作屠岸大人门客,追随大人,直到永远!”成为剧情转折的关键节点,增强了戏剧冲突。

舞剧《赵氏孤儿》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

舞台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演出日程

4月19日-20日 佛山大剧院

改编自扬·马特尔同名小说的舞台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突破性的视觉艺术与哲学思辨,重构文学经典的奇幻内核。自2018年首演以来,凭借创新木偶技术与沉浸式舞美设计,斩获奥利弗奖五项大奖,被誉为“舞台技术与文学深度的巅峰融合”。

舞台上最震撼的突破,是老虎“理查德·帕克”的诞生。由三位木偶师协同操控的机械老虎,通过透明骨架与精密机关,呈现从扑食到溺水的野性张力。木偶师与角色的呼吸同步,将机械转化为生命,让观众直面“真实与虚构”的哲学边界。

舞美设计以可变形结构还原太平洋的浩瀚。可升降的漩涡海面、360度环绕投影、悬浮的救生艇甲板,配合鲸群游弋的多媒体特效,构建出触手可及的漂流幻境。

从印度教寺庙的晨光到太平洋上的极光,灯光设计捕捉信仰的温度。派在风暴中高举油灯祈祷的剪影,与老虎舔舐爪子的银辉交织,构成关于生存意义的视觉隐喻。当“有老虎的故事”与“无人生还的版本”同时呈现,观众被迫直面选择:我们相信的故事,究竟塑造了怎样的真相?

话剧《枕头人》

演出日程

4月18日-19日 广州大剧院

《枕头人》是一部由马丁·麦克多纳编剧的经典话剧,自2003年首演以来,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与深邃的人性探讨,成为当代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该剧通过一个小镇上发生的儿童失踪案件,将现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性中的黑暗与救赎。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三个儿童相继失踪,其中两人被证实惨遭杀害,而第三个孩子下落不明。业余作家卡图兰因所写的小说与案件情节相似,成为警方的头号嫌疑人。在审讯室中,警探图波斯基与警察埃里尔对卡图兰展开了审讯,试图挖掘案件背后的真相。

《枕头人》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黑色幽默风格著称。剧中穿插了多个卡图兰创作的短篇故事,这些故事既是对现实案件的隐喻,也是对人性深处黑暗的揭示。剧中暴力与血腥的呈现并非单纯的感官刺激,而是对人性中死亡本能与生存本能的深刻反思。

该剧探讨了暴力与人性的关系。卡图兰的弱智哥哥迈克尔因模仿卡图兰小说中的情节而实施犯罪,反映了艺术与现实的复杂交织。卡图兰在审讯过程中逐渐面对自己的过去,而观众也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微光。这种希望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现代舞《16》《17》

演出日程

4月6日 深圳坪山大剧院

现代舞《16》《17》是陶身体剧场“数位系列”的最新力作,由著名编舞陶冶创作,这两部作品延续了陶身体对身体纯粹性的极致探索。

陶身体剧场以“圆运动体系”为核心,致力将身体的纯粹性与哲思推向极致。其数位系列作品以颠覆性的身体语言探索节奏与变化的无限可能,曾被国际媒体誉为“宇宙的缩影”。《16》和《17》作为该系列的最新作品,以能量、语言为引,连接身体,连接彼此,破除文化壁垒、地域界限。

《16》强调头部运动,舞者们通过摇头晃脑的动作,展现出对身体运动的极致控制力。作品中,舞者们像一条游龙,盘旋递进,动作一致,却又充满变化,展现了身体的无限可能性。

《17》强调声音与身体的结合,舞者们通过编创大量乱码文字,自己作曲、自己演唱,将声音、文字、动作同步发出,形成一种无规律的布朗运动,让声音可视化,变成一种可见的声波。

两部作品看似相悖,实则通达一处,在上下场拉扯视听,抵达各自的极点。《16》代表理性专注力下的摇头晃脑,而《17》则是感性专注力下的片刻忘我。它们共同探讨了身体与声音、理性与感性、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展现了陶身体剧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粤语版·荒诞喜剧《驴得水》

演出日程

4月25日—27日 深圳保利剧院

粤语版《驴得水》是一部改编自同名经典话剧的荒诞喜剧,由朱茵、罗家英领衔主演,香港实力派演员李子雄作为飞行嘉宾助阵。该剧以民国时期乡村学校为背景,讲述了一所缺水的乡村学校校长为了获得更多教育补助,虚报一头驴为英语老师“吕得水”,并在教育部特派员检查时,让铁匠冒充“吕得水”引发的一系列荒诞故事。

《驴得水》作为国内知名戏剧品牌至乐汇的扛鼎之作,自2012年首演以来,已在全球65个城市演出超千场,后改编同名电影,票房突破1.72亿元,成为兼具艺术深度与商业价值的文化符号。时值至乐汇15周年之际推出粤语版《驴得水》,在保留原作犀利批判的基础上,融入了粤港澳地域特色台词和情节,如“特派员”的粤语对白和更具地方特色的角色扩展,使剧情更贴近湾区观众的历史记忆与社会现实。此外,舞台布景融入岭南建筑元素,进一步强化了作品与当地文化的紧密联系。

朱茵饰演灵魂人物张一曼,以细腻演技展现角色从浪漫理想到绝望深渊的悲剧性转变;罗家英挑战孙校长一角,以其标志性幽默演绎权力与荒诞交织的复杂人性;李子雄则出演关键角色“特派员”,为剧情增添更多层次感与戏剧张力。

这部被誉为“中国话剧现象级作品”的经典剧目,以全新湾区文化视角重构,融合粤语幽默与时代反思,势必将掀起一场跨越地域与代际的观剧热潮。

撰文:南都记者 李春花

图片:主办方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