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只萤火虫安家笔架山 市民今夏可赏都市"生态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8:27: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萤火虫在都市渐渐销声匿迹。近日,为了让自然微再次“点亮”,一场萤火虫复育行动在笔架山公园展开。

笔架山公园深处

萤火虫宝宝乐园

手提萤火虫“幼崽”,穿过树林,萤火虫保育专家许松带领志愿者家庭来到笔架山公园深处的培育地。指着水蕨、榕树等植被,许松介绍说:“萤火虫培育地的选择条件十分严格,这里的植被大多是原生植被,茂密程度足以阻挡大部分城市光源,溪岸也具备缓坡驳岸的条件,我们对现有环境基础稍加改造,引入了小鱼、蛙等生物,当萤火虫食物不足时,我们再补充一些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保障食物供应和生态平衡,就可以让萤火虫宝宝在这里平安长大了。”在许松的指导下,志愿者家庭将上千只萤火虫幼虫陆续放入溪流。

▲许松指导志愿者将上千只萤火虫幼虫放入溪流。受访单位供图

培育地除了萤火虫,还有螺贝等底栖生物,和不同种类的水生昆虫、原生鱼类、蛙类、水鸟等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链条。复育萤火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一次修复与优化。

▲一只萤火虫躲在低矮的草丛中。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严文婷 摄

萤火虫的复育为城市的自然教育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此前,观澜河碧道沿线湿地的萤火虫栖息地也吸引众多市民,参加过夜观活动的市民云先生向记者展示他拍摄的萤火虫:“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萤火虫,没想到能在这样的现代都市看到自然中特有的萤火之光。我们很欣喜能在繁华的都市,为这些脆弱的小生命留出一片生存空间。”

5月初至9月底

市民可观赏萤火虫

萤火虫复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复育流程主要有4个关键步骤:一是环境评估与检测,全面了解复育区域的土壤、水质、光照等条件;二是萤火虫栖息地营造,通过改造生态环境,为萤火虫创造适宜的生存空间;三是萤火虫(幼虫)培育放养,小心翼翼地将培育好的幼虫放入复育区域;四是记录、管理与维护,长期跟踪萤火虫的生存状况,不断调整复育策略。

在龙华区观澜河碧道的沿线湿地,5月初至9月底为萤火虫的活动期,10月至次年4月,萤火虫成虫将进入休眠状态。在第一年度五六月份,预计有300~500只成虫出现;7到9月,成虫数量约100~200只。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些闪烁的小精灵,感受大自然的浪漫与神奇。

▲西涌社区里,萤火虫在林间飞舞,化身繁星点点。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萤火虫复育的过程既是生态修复,又是一场活生生的环境教育过程。许松表示,希望打造更多以萤火虫为特色的生态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提升城市的生态品牌价值。

延伸阅读

小小萤火虫生态指示灯

萤火虫对环境极为敏感,在水污染、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萤火虫会迅速消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居民想要看到萤火虫,往往需要奔赴“深山老林”。因此,作为环境指示性生物,萤火虫的存在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被称为城市生态的“指示灯”。


如今,经过环境工作者的多年探索,萤火虫复育工作不仅取得明显成效,还可以在城市中心通过生境改造等方式,引领市民参与复育过程,通过传授萤火虫生态基础、生境科学、生物关系等知识,培养参与者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生态保护意识。

深圳晚报记者 魏羽辰

实习编辑 唐昕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