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莪术(破血消癥药)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3 13:00:06    

莪术虽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但其临床功效内容至唐·《药性论》始见:“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痃癖冷气。”明确表示了莪术破血散结之功。其后《日华子本草》对其主治作进一步描述:“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确认本品又能开胃消食化积。

中医

中药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切厚片。本品气微香,味微苦而辛。以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生用或醋制用。

本品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

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本品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原名蓬莪荗,《新修本草》称“蒁药”,侯宁极《药谱》名蓬莪术,至《医学入门·本草》始称“莪术”,并谓:“蓬蓬然茂盛”似谓本品以生长态势旺盛得名。《续医说》又名为青姜,曰:“岭南青姜,根下如合棒,其附旁而生者,状如姜,往往如大芋……名为青姜,北人则呼为蓬荗,书亦无荗字,名之为术。”《本草纲目》释名项下仅列蒁药异名,《中国药学大辞典》则直言不知本品诸名由来。此外,本品异名尚有广荗,蓬术,羌七,广术等。

《本草备要》

蓬莪术。泻,破血,行气,消积。

辛苦气温。入肝经血分。破气中之血(能通肝经聚血),消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

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奔豚 癖(酒、醋磨服。 ,音贤,小腹积。 癖多见于男子,症瘕多见于妇人。莪术香烈,行气通窍,同三棱用,治积聚诸气良。按∶五积,心积曰伏梁,起脐上至心下;肝积曰肥气,在左胁;肺积曰息贲,在右胁;脾积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肾积曰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治之不宜专用下药,恐损真气,宜于破血行气药中,加补脾胃药。

气旺方能磨积,正旺则邪自消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东垣五积方,用三棱、莪术,皆兼人参赞助成功。按治积诸药,神曲、麦芽化谷食,莱菔化面食, 砂、阿魏、山查化肉食,紫苏化鱼、蟹毒,葛花、枳 消酒积,麝香消酒积、果积,芫花、牵牛、大戟行水饮,三棱、莪术、鳖甲消症瘕,木香、槟榔行气滞,礞石、蛤粉功痰积,巴豆攻冷积,大黄、芒硝攻热积,雄黄、腻粉攻涎积,虻虫、水蛭攻血积)。

虽为泄剂,亦能益气(王好古曰∶故治气短不能接续。大小七香丸、积香丸、诸汤散中多用之)。

根如生姜,莪生根下,似卵不齐,坚硬难捣。灰火煨透,乘热捣之(入气分),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入血分)。

现代药理

中药莪术主要含挥发油:吉马酮,莪术二酮,莪术醇,莪术螺内酯,温郁金醇,姜烯,龙脑,莪术呋喃酮,松油烯,丁香酚等;酚性成分:姜黄素等。

中药莪术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有抑制作用。莪术油和莪术醇腹腔注射能升高白细胞计数。对实验性肝损伤引起的氨基转移酶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肝组织病变减轻。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明显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此外还有抗炎、抗早孕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