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房产的分配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房产分配方式:
个人所有房产
婚前全款购买且产权证上只有出资者名字的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后不再分割。
父母婚后全款给子女购置的房产,也属于个人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有财产,无论产权证上登记在谁的名下,原则上应平等分割。除非产权证上有明确约定,双方各占一定比例。
婚后通过遗嘱继承或赠与获得的房产,若明确认定继承人为某一方,则属于个人财产;若未明确认定,则属于夫妻共有房产。
特殊情形
婚前一方首付且登记在首付方名下,婚后共同还贷的房产,产权归登记人,但对另一方应进行适当的补偿。
婚前父母买房赠与子女的房产,若产权证上有夫妻及子女的名字,则平均分割;若只登记了子女名字且未成年,则为夫妻共有房产;若子女已成年,则属于子女个人房产。
法院判决
若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双方对房产的贡献程度、婚姻存续期间长短、子女抚养权归属等因素进行判决。
法院可以采取竞价方式,由双方对房产进行竞价,价高者得,并给予另一方相应的经济补偿。
协议分割
双方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达成房产分割的协议,协议内容应尊重双方意愿,并符合法律规定。
建议
协商解决: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明确房产的归属和补偿方式,以减少矛盾和冲突。
法律咨询:在协商过程中,可以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证据收集:收集与房产购买、还贷、赠与等相关的所有证据,以便在诉讼过程中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加合理、公平地解决离婚时的房产分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