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交会最后一天,外商们热衷砍价、扫货。
观察
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分三期举办。当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时,全球客商正用订单书写着对中国的信心。而通过广交会上的三个“爆品”,我们能够进一步读懂中国外贸的信心从何而来。
从玩具看外贸韧性
在广交会的玩具展区,不少玩具企业将人工智能与制造美学相结合,产品新颖有趣。一款毛绒玩具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和LED屏,不仅眼睛能够展现出活灵活现的状态,而且能说多种语言,满足不同国家孩子的需求。这款玩具在广交会上广受欢迎,参展商表示:“一天下来,我们连坐凳子的时间都没有。”
广交会上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全球客商持续下单。本届广交会,一些美国采购商并没有缺席,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需要中国的制造业。如果我们需要某个电容器,可以在一天内拿到。”“我们在中国有多年的跨国合作伙伴,不可能一年、一周甚至一天内就突然断了联系。”“我希望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能有所改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开展合作。”不同于美国采购商的“被迫纠结”,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充满了“买买买”的热情。巴西采购商法比奥表示,要早起才能看完所有产品,“现在我们有机会去买各类新的产品,当美国人买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没那么多了。”
从咖啡机器人看“智造”创新性
在广交会现场,“50秒一杯”的机器人咖啡亭成为“爆品”,不少外国客商宁愿排队两小时,也要喝上一杯机器人“手冲”咖啡。仅仅两天,这款机器人咖啡亭就收获了超千万元的订单。目前,这款产品已销往40多个发达国家。该公司创始人表示,“如果你的技术领先到让全世界都需要你的产品,那什么关税都是无惧的。”另外一家主打配送机器人的公司也收获满满,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首日即斩获20多个合同,订单金额近百万美元,其中就有来自美国的订单。
不停留于物美价廉的“性价比”,“中国智造”更有技术迭代的“加速度”。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稳居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6.3万家。越来越多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走向海外,当全球客商的采购清单中找不到“平替”,高附加值的“中国智造”显然将重塑市场竞争新优势,开辟增长新蓝海。
从箱包看产业链确定性
带有防丢定位器的背包、可以无线充电的背包、放电竞设备的游戏背包……本届广交会上,来自广州的一家箱包出口商带来了200余款产品,其中一半以上是针对本届广交会研发的新品,这些新品让他接到了超过450万元的意向订单,比上届广交会增长了12%。
仅本届广交会第三期,就有270多个展位来自广州箱包皮具聚集地——狮岭镇。采购商们在广交会上发现感兴趣的产品后,还能“一站式”到工厂实地考察,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挖掘更多商机。在英国采购商爱德华看来,中国虽然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但完备的产业链和稳固的制造业“底盘”,是他对中国外贸的信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