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年官窑生生不息 文化赋能焕发新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8:18:00    

“南粤古驿·十里官窑”官窑水泥厂及马步头周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7月5日,官窑文化艺术中心开幕。陈雪婷 摄

2025年首届“官窑三宝”国际当代作品邀请展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欣赏。陈雪婷 摄

官窑文化艺术中心设有工作室、陶说厅、乒乓艺术厅等多功能空间。 陈雪婷 摄

步入南海区狮山镇官窑文化艺术中心,2025年首届“官窑三宝”国际当代作品邀请展正吸引着市民游客驻足欣赏。海内外30余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在此汇聚,展现艺术魅力。仅一墙之隔,官窑粮仓改造工程已悄然启动,一个融合“民生、文化、宜居、宜游”的活力新空间即将破茧而生。

借着南海“三区三带”、水上南海及人文经济发展战略的东风,承载珠三角千年制陶记忆的南海狮山官窑,近年来通过“官窑三宝”等文化空间活化项目,正从“工业遗存”向“文化地标”转型,让千年窑火“重燃”势头越来越旺。

●南方日报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詹柱华

五牌同揭,开启文化新征程

“先有官窑,后有佛山”。1100年前,南汉王于此设官办陶窑,“官窑”之名由此诞生。宋代时,官窑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奇石窑陶瓷经官窑水道远销海外。“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瓷器上,“官窑内造”的铭文清晰可辨,为佛山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提供了有力支撑。时光流转,官窑窑业虽不复鼎盛,但古驿道、旧街巷、古建筑等历史遗存依然述说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成就了“中国唯一活着的官窑”。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办人、“十里官窑”总营造师李见深携手海内外艺术家,扎根官窑,致力于构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7月5日,官窑文化艺术中心、李见深国际陶艺工作室、官窑三宝空间营造社、全球艺术家南海驻地中心、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五牌同揭”,寓意深远。此外,一场在中心举行的开窑仪式,更宣告了千年官窑在新时代的涅槃重生。

官窑文化艺术中心由旧建筑物改造而成,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主楼设有工作室、陶说厅、乒乓艺术厅等多功能空间,副楼配备烧制电窑室。该中心将作为“十里官窑”文旅街区的核心引擎,广邀全球艺术家、科学家等驻留创作,致力打造国际艺术驻留中心“样板间”与湾区文化艺术交流高地。

“我觉得南海能够成为一个新的中国创造力的关注点,而官窑这个曾经的角落也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异彩。”李见深透露,未来将在官窑举办陶瓷民窑高峰论坛,邀请世界各地陶艺从业者参与,从而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官窑”。

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也带动了跨越千里的产业合作。开幕仪式上,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艺术与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紫砂产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签订。未来两地将深化合作,以“伽师资源+南海设计+联合生产+市场共享”模式,打造“南海陶艺”和“伽师紫砂”区域品牌,推动陶瓷艺术和紫砂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空间重塑,加速古镇活化

同一天,“南粤古驿·十里官窑”官窑水泥厂及马步头一期改造项目先行启动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标志着官窑在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作为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更新的标杆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总改造范围近350亩,将采用“小尺度、渐进式”的更新模式,将打造为集“文化创意、电商平台、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夜经济消费”于一体的活力街区,以“古玩+潮玩”为核心激活千年官窑文脉。

目前,狮山产城人文多向发力,推动人文与城市、产业互融,城市美学和城市经营结合。在狮山镇“一主四副”的文旅蓝图中,官窑片区正成为关键落子。官窑老街已整理出60余家、总建筑面积约4400平方米的临街铺面对外招商,狮山全镇谋划筹备城市运营项目22个,并提供贴心可靠的政策支持和政务服务,期待与城市美学、城市运营合伙人等携手深耕人文经济这片新蓝海。

“发展人文经济的着力点,在于唤醒和培育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不管是“香云纱+”牛仔,还是官窑陶瓷,都是南海本土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典范,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他号召企业家、艺术家和市民积极参与官窑复兴计划,希望狮山加快提升区域能级,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城市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