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

根据神话传说,哪吒出生于商代晚期的陈塘关,后因在武王伐纣过程中屡屡立功,终获封神。
根据考古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同样在商代晚期,其神秘瑰丽的气质,使它“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在5月22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这两个加起来超过6000岁的大IP双双亮相四川馆,引来众多观众驻足打卡,实力展示“自带流量”的主角光环。作为四川馆的“门面担当”,它们像伸向世界的双臂,邀请八方来客走进一个活力满满的文化四川。
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三星堆-金沙遗址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似乎代表了当下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面相:
一方面,是向内求索的深切与执着。持续深入的三星堆-金沙遗址考古研究,正逐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新近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刷新世人对6万年前东亚古人类的认知;川陕甘渝四省市协同联动推进的蜀道考古调查,展示“蜀道难”之外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历史的追问与探寻,如同向大地深处延展着文化根系,当我们对过往的认识和理解愈加深入与清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大树也就愈加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另一方面,是向新开拓的梦想与勇气。今年春节档横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从四川出发,让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神话创造票房神话的力量。一个古老的文化IP,经由全新的组织与讲述,搭配AI生物动力学、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顶尖制作技术,成就一场全民追捧的视觉盛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既显示了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强大爆发力,更提示人们,只要有创新创造的梦想和勇气,“老掉牙”的故事也可以变得很年轻、很好看。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文化的“保真”能力与“保鲜”能力,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盈。
在深厚文脉与前沿技术之间,文化四川的中间地带同样辽阔而灿烂,它们是文化创新的无限灵感,有时也是创新本身。深入文博会的四川馆,也为国内外观众全方位体验四川文化提供了宝贵契机。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图为四川展馆 图据川观新闻
在这里,有悠远浪漫的远方。吸引力是内在于文化之中的重要能力,只需加以适当的开发与引导,就能化身为文旅经济新活力。今年的四川馆中,一场超高清大熊猫全景直播,在展示四川超高清产业发展成效的同时,让远在深圳的观众,可以实时与卧龙神树坪基地两个大熊猫圈舍的“滚滚”亲密互动,用最直接的方式为四川“拉流”。与此同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石窟数字化》项目中的精美石刻,峨眉电影集团电影作品《永不失联的爱》《熊猫计划》《圣旨到》《阿莫阿依》背后的巴蜀风光,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熊猫书店里的川版好书……为观众罗列出“到四川去”的众多理由。
在这里,有巧夺天工的技艺。古老的巴蜀大地,也是生活智慧与艺术创造的迸发之地。众多的传统手工艺,在彰显川人智慧的同时,正在为今人的生活持续添彩:北川羌绣、珙县苗族蜡染、盐边傈僳族服饰、夹江年画、绵竹年画、自贡彩灯、泸州油纸伞、川剧传统盔帽、青神竹编……走进四川馆,一项项精益求精的非遗技艺,一件件做工精良的手工艺品,共同构成了四川文化产业中接续传统的一面,其透露出的古典美也一定能唤起参观者“买买买”的冲动。
在这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从“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2015年在成都孵化成功起,四川在数字新玩法方面的创新创造就持续引发关注。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基本建成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据交易平台投入运行,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新业态加速崛起,成都网络游戏及相关企业已超7000家。在四川馆,参观者可以经由“数字诗人为你写”成为诗歌吟诵的对象,也可以在“沉浸式VR大空间卡丁车大战”来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新奇感满满的体验项目,为四川文化产业锚定数字化坐标。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四川展馆 图据封面新闻
“热闹”与“门道”交织的文博会,在各显神通的产业交流中,四川文化产业实现着自己的收获与贡献。
通过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深化,实现对产业发展的问诊把脉。从石窟寺保护到博物馆文创开发,从“爆款”影视剧制作到下一个热门手游开发,从文化名人的IP化打造到区域文旅品牌的构建,从出版高质量发展到非遗传承发展……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单独存在于一时一地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又都是关系到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四川携着各项文化家底参加文博会,既是一次经验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对文化产业发展中各种痛点、堵点的现场问诊。这样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为四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着必要养分。
通过从灵感到产业的发展叙事,透视各地培育文化产业的创新打法。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如何保护脆弱的创新嫩芽?如何留住优秀的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人才?如何让好东西成为好生意?如何让文化产业走出去?在文博会上,来自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相聚一堂,为各地取长补短,找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经验提供机会。
如果说多姿多彩是文化的底色,那么经由文化产业的提炼与塑造,则为文化注入了更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穿透力。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润物无声的事业产业正在向新而生、蓬勃发展。
本期话题
四川的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去?你有哪些思考与想法?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成博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