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深厚情感,是人们缅怀英烈、悼念逝者的重要时段。为倡导文明绿色祭扫、保护生态环境,绥阳县以"鲜花换纸钱""云端寄哀思"等祭扫方式,推动移风易俗。

4月2日上午9时,绥阳县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县第二幼儿园的30余名孩子手捧白菊,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列队拾级而上。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孩子们垂首默哀、敬献鲜花,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稚嫩的童声里,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悄然生根。

"春光正好清明时,柳絮青冢寄哀思"。清明祭扫之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人与英烈的追思。在绥阳,素雅的白菊、明艳的黄菊取代香烛纸钱,成为祭扫"新主角"。在县城"同城花艺"店内,店主石佳佳一边麻利地捆扎花束,一边介绍说,“最近鲜花订单量比平时增加了30%,不少团体都是提前订购,个人订单也很多,现在大家更倾向于用鲜花来表达心意,既环保又庄重。我们每年都要为顾客准备很多鲜花来祭祀。鲜花祭祀已经成为了新风尚。”

此外,绥阳县还积极倡导通过网络祭扫的方式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市民们可以通过中华英烈网、贵州省英烈网等平台,参与网上默哀鞠躬、敬献鲜花,观看红色故事等云端祭扫形式,以指尖传递敬意,用屏幕承载追忆,让跨越时空的缅怀更显庄重,让绿色文明的追思浸润心田。
近年来,绥阳县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绿色、节俭、安全的现代祭扫新风。不断创新祭扫形式,倡导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健康的方式寄托哀思,使清明节成为传递世代亲情、弘扬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陈霞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陈霞
全媒记者:黄河鸥 唐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