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见习记者张正阳)3月25日,记者从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衡水市‘司法鉴定新模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以来,衡水市两级法院运用“三步四法”牵头或者辅助成功调解委托鉴定案件2025件。
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晓慈介绍,近年来,衡水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司法技术优势,促使更多矛盾纠纷实质性解决在委托鉴定之外,切实降低当事人鉴定成本、减轻诉累,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擦亮支部品牌底色。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辅助室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打造了“司法鉴公正 为民见真情”党建品牌,做实党建与司法技术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并围绕“共建互促、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共谋创新”与行业内外支部开展联学共建。
创新工作机制,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创新,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争取将矛盾化解在鉴定之外,避免了“机械委托”“一鉴了之”。根据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了“三步四法”工作新模式。即“鉴定申请前、鉴定程序启动时、鉴定意见作出后”的辅助调解“三步走”,穿插运用“归纳争议焦点、典型案例引导、释明风险成本、科学评估结论”四项工作法,丰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的实现途径。
突出实践特色,努力提升“定分止争”效果。该院持续推动司法鉴定与实质解纷深度融合,细化工作措施,提升“定分止争”成效。建立委托鉴定沟通联络机制,发挥司法技术权威服务优势,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根据业务部门申请,司法技术部门为主办法官、当事人出具书面调解建议函,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鉴定风险,更好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收集整理典型案例107个,便利主办法官和司法技术人员参照使用,进一步强化司法技术“以鉴促调”案件规范化办理;建立司法鉴定辅助技术专家库,包括法医临床类、资产评估类、会计审计类等18个门类共99名专家首批入库,辅助法官对涉司法鉴定的疑难、复杂、专门性问题进行实质性审查,形成法院司法技术队伍与司法鉴定辅助技术专家相结合的“1+N”专门性问题智力支持体系。
践行司法为民,彰显司法技术使命担当。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司法技术各项工作中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新需要。自2023年以来,衡水两级法院运用“三步四法”牵头或者辅助调解成功的委托鉴定案件2025件,其中1000余件未进入鉴定程序,共计为当事人节省鉴定费用500余万元。
下一步,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将重点围绕三方面推进工作。强化队伍根基,提升专业效能,既要严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又要通过系统性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确保司法技术支撑“跟得上”审判质效提升的硬需求;拓展调解路径,激活基层智慧,延续此前“三步四法”模式中为当事人减少鉴定费用的经验,从源头降低纠纷解决成本;深化多元共治,做实能动履职,主动对接市县乡三级调解体系,开展“联动促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司法技术评估、风险预警等方式,推动“少诉无讼”,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